Search

※#秀威出版 新書分享:​《#角落的聲音》※​

林豐明〈偶得三行〉 ​
  • Share this:

※#秀威出版 新書分享:​《#角落的聲音》※​

林豐明〈偶得三行〉 ​

*暮色​

也被潑墨的身影​
悄悄溶入​
色彩褪盡的山水​

*曇花​

急著離開不小心掉落的紅塵嗎​
沒等到陽光寫完一首詩​
蒼白的一生就匆匆結束了​

*禪寺​

一定要有樹​
有樹才有蟬​
雖然已經沒有結夏安居了​

*時間​

從方型的鐘​
移到圓形裡​
文明並沒有因此滾得快一點​

〆〆〆〆〆〆〆〆​

#林豐明 創作
#蔡牧希 賞析​,Instagram:mushimushitsai
#林依儂 手寫、襯圖,Instagram:writingxphotography​
※照片來源,為書籍封面​

※此詩曾刊登於《#臺灣現代詩》第47期(2016年6月),現收錄於林豐明詩集《角落的聲音》(秀威出版,2020年9月23日)。
※出版社粉專 作家生活誌​
​​
※小編 蔡牧希 賞析​

有「工廠詩人」之稱的林豐明,曾任職台泥花蓮廠。詩人鴻鴻稱他是「兼容兩極的磁石」,看盡世間百態,從理性的思維出發,詠詩為唱,從社會的各個角落發出聲音。​

此本詩集《角落的聲音》蒐集詩人自2010年以來的詩作。其中關注議題,從美軍狙擊賓拉登、年金改革到疫情觀察,甚至網路霸凌,舉目可見的社會現象,多有著墨。​

此篇〈偶得三行〉集匯了詩人的靈光,如同俳句般雋永,也如偈語般深刻〈暮色〉以天色黯淡的步調為線索,將日間的山水褪色,成為一幅黑白的潑墨畫。​

〈曇花〉則顯出詩人的黑色幽默,在即生即滅的瞬間,提到「沒等到陽光寫完一首詩」,一語雙關,不知是指寫詩之徒勞,抑或指曇花太過匆匆?​

〈禪寺〉寫的是失落的盛夏。「結夏」原是佛教術語,指的是印度在雨季的三個月期間,出家人集結在一起修行的制度,在這期間僧侶不允許隨意外出。蟬聲已歇,心靈的寧靜已如逝去的夏日,不復存在。​

〈時間〉裡用不同造型的時鐘,凸顯時間之流的本質未曾改變。「文明支流並沒有因此滾得快一點」,此處的動詞「滾」,是詩人一貫的一語多義―是滾落的文明,還是翻滾的光陰,抑或是俚俗的滾蛋,不一而足,端看讀者如何解讀。​

正如詩人於集中所言:「一個人有興趣讀詩,相信他就有能力發現作品的內涵,不必用額外的東西來影響讀者的體會或感受,我希望作者與讀者之間,只以詩作為溝通的介面。」詩評一類的文字,對林豐明而言,太過嘈雜。入秋之後,或許在某地寧靜的角落,會有蟬聲響起,讓你聽見角落的聲音。​

#偶得三行 #三行詩 #暮色​ #曇花 #禪寺​ #時間​ #現代詩 #創作 #手寫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我們致力於以多種樣態推廣文學創作的美好。 洽談合作請寄信至: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